近日中玉束哈,在河南郑州,申师傅分享他和工友去地铁站乘凉的视频。他说自己是一名户外工作者,发现地铁站设有专门休息区时感到特别暖心。据悉,郑州地铁在全市35个站点设置了专门的“建设者休息区”。
高温天气下,谁都渴望享受清凉。然而,一些户外劳动者却依然坚守在岗位上,中午的一段休息时间成为他们宝贵的“加油时段”。找块树荫,找块阴凉的空地如桥墩下,或者到一些商家门口“蹭凉”,不少户外劳动者将“凑合”“将就”发挥到极致。
关爱户外劳动者不需要空洞、冠冕的口号,而是需要具体而微的举措和行动。一个旨在让“劳动更有价值,劳动者更有尊严”的社会,户外劳动者也应成为公共服务的受益者。地铁作为一个城市的公共空间,理应给予包括户外劳动者在内的所有人以足够的尊重和善待。“建设者休息区”通过公共服务的延展,体现出一座城市对户外劳动者的包容与尊重。认同户外劳动者的价值,维护户外劳动者的尊严,这才是一座城市应有的格局与胸怀。
古人云,“城,所以盛民也”;这里的“民”,显然也包括那些为城市繁荣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户外劳动者。看得见户外劳动者的存在、听得到他们的声音、读懂他们的利益诉求。从“将就”到“讲究”,从“有没有”到“好不好”,从“有什么就给什么”到“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”,从“没办法”到“找办法”,“建设者休息区”犹如一面镜子,见证着治理观念和公共服务理念的可喜变化。(杨朝清)
杨方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